一、教育转型的背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了具体要求。提出要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随着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在传统的观念里,学校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教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现在更加提倡通过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培育他们的人性,推进孩子们的社会化,让他们走向成熟,学会自我生存。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我国将于 2017年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校将进行自主招生,自主招生不再分文理科,学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专业的学校。高考招生的改革形势,必将促使传统教育方式发生颠覆性转变,教育转型势在必行。 二、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当前,全国各地教育综合改革风生水起,克拉玛依市更是主动作为,并在2015年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十二个试点地区之一,给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2015年7月,随着白碱滩辖区中学整体移交至区政府,我区中小幼教学资源俱全的局面已经形成,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发展的阶段。如何在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下,稳步推进我区的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1.学校的定位不够明确,影响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 定位所指的是到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 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现在全市各学校都在学习新一中模式,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在推行。事实上,举全市之力配置形成的新一中软硬件优质资源,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达到的,决不可一味复制。面对教育转型的紧迫性和必然性,如何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据传承、创新、发展的原则对学校进行定位,成为目前几所中学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师资队伍现状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我区仍然存在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如十三中教师平均年龄43岁,十中教师平均年龄31岁,年龄比重严重失调;部分学科的结构性缺编和超编现象较为突出;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尤其是高端课程教学的师资严重不足;很多教师家住市区,其工作、生活、精力、时间和经济成本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全部潜能的发挥。 3.办学硬件设施不能完全满足教育改革发展需要 教育改革发展不仅要有雄厚的师资力量,还需要有设施齐全的硬件设施。目前学校硬件设备、校园面积和办公用房数量能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但随着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在今明两年内,学生“模块设计、分层课程、选课走班”的学习方式将深入实施,学校课程体系不断完善,授课方式不断改变,学校普通学科教室、特殊学科教室、各类功能教室、供师生研究和学习的活动场所,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教学设备亟须升级改造、新建和补充。 三、促进教育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是精准定位全区教育发展方向和愿景。在充分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善白碱滩区教育“十三五”规划,各学校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如:全区的三所中学中,五中和十中都有内初班,我们是否可以把内初班的发展,定位于努力实现疆内优质内初班。十三中和五中都有初、高中,在优秀教师和学生不断流失的情况下,是否可将师资、学生资源进行整合,施行初、高中分别集中办学模式,突出办学优势和特色,不断提高初、高中的升学率,扩大办学社会效应,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内动力。 二是深化改革教育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建立科学、均衡、人文、灵活的用人机制,淡化教师的校籍管理,强化区域统筹管理,突破中小幼教师学段界线,由单位人变成系统人,从而合理调配师资数量和优秀教师的供给,以利于解决教师结构性超编或缺编的问题。同时建立不合格教师退出机制,有效解决在编不在岗人员带来的困扰。 三是统筹利用优势教育资源。打通内外优势教育资源利用渠道,为改革发展解决软硬件短板问题。一方面,有针对性地加大与内地名校的合作交流力度,加快优质学校建设步伐。如:克拉玛依市与北京十一学校的合作,培训辐射到全市中小学幼儿园,但其指导帮助方式和内容针对性不够,实效性有待提升。我们是否可以结合自身改革发展实际,专门针对师资培训与十一学校开展合作。另一方面,建立区域性的统筹机构,将辖区内的可利用资源进行统筹,纳入到教育改革发展资源信息库(启航影剧院、水牛游泳馆、水牛公园等),使各学校开设的一些特色课程、实践课程、特色活动,能够得到人员、场地等方面均能得到有力支持和保障。 四是探索中小幼系统化办学模式。幼儿园、小学、中学教育教学虽各不相同,但孩子的成长是循序渐近的,各阶段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向是可以实现最优衔接的。在我区学校数量不多、管理人才有限、卓越师资缺乏的现实条件下,可以探索尝试九年或者十二年一贯制的办学模式,以达到精简学校管理人员,扩大一线教师比重,充实教育教学改革力量的目的。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各学段尝试集团化办学,集优势、特色资源于一体,使区域教育特色更加凸显。 五是给予政策舆论支持。要积极研究制定与教育改革发展相对应的激励措施和倾斜政策,为教师队伍的稳定、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要多渠道、多手段对教育改革进行宣传,赢得民众的广泛支持,为我区的教育转型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 |